2023年游记(1):郑州、开封

2023 年快结束了,突然发现今年去过的地方还挺多的——郑州、开封、重庆(主城区、潼南区)、连云港、延吉、长白山、沈阳、乌鲁木齐、喀什、廊坊。

于是打算分几次把今年去过的地方做个简单的文字记录。这个系列可能没啥信息增量,想到哪写到哪,主要记录下当时去某个地方的第一感受,也不算是旅游攻略,信息型阅读者可以跳过啦。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赛博封建主义景观群

2023 年春节(1 月),趁着刚阳完的保护盾,大胆的开展了 2023 年的第一次出京旅游。

第一站就是河南郑州,与其说是郑州,不如说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因为我根本没有在郑州城区停留,下了火车直奔景区,酒店也在景区。我不是想直接跳过郑州,主要是我最初的目标就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去之前查了查小红书上关于河南的攻略,发现郑州市内没有任何想去的地方,于是干脆就直奔景区了。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王潮歌的“只有”系列戏剧群落的其中一个,应该也是目前为止最成功,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一个。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有 21 个大小不同的剧场,56 个场景空间,总计 700 分钟的戏剧。

所谓戏剧聚落,就是在一个园区里,盖出多个室内+室外的戏剧舞台,同时兼顾作为主题公园的实体景观。比起文字描述,用图片可能展示的更清晰一点:

这张图来自途牛,毕竟景区不让散客飞无人机。

如果你从为去过任何一个“只有”系列,可能比较难以理解这种旅游体验。它的主要游玩方式就是,你买票进去,看节目单,预约想看的剧,在剧与剧之间的间隙,就在室内外超规格的视觉景观里留念打卡。

比如“只有河南”这里,主题就是河南、饥荒和黄泛区(当然它不会用这个词)。

只有河南的主剧与小剧以河南中牟县(只有河南景区所在地)1942-1943 年大饥荒为主结构,延展了在那个年代的饥荒大背景之下,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命运。并以今昔对比的形式,突出今日生活之幸福,实现“主旋律”的宣教目的。

其实如若如此,也没什么问题。

真正有问题的是,在如此“正能量”的剧情设置里,只有河南的许多剧目从台词到剧情设计,充满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比如,在剧情上,会有男人在英勇赴死前叹息“我还没有后儿啊”(儿子)。再比如,在饥荒过去的欢庆场景里,有几个女人出来抢着要蒸馒头,但她们的台词却是“我的手很嫩”、“我的皮肤好”、“我的头发漂亮”、“我到16岁了”……分明是用蒸馒头,暗喻生孩子。然后就是一群穿着肚兜的女人在台上跳揉面团的组舞。再比如,在老人逃荒的剧情里(这里有点记不清了),老人只关心女性(孕妇)有没有“留种”。

你要说 1942 那个年代,又是中原农村,实际的情况可能比这个更歧视女性。但你原原本本的,以一种“赞扬”的姿态将这样的故事摆上舞台,多少是对现代观众有些冒犯了。即便我是男的,看到这样的情节安排的时候,我也有比较强烈的不适感。

然而,即便我在上面对戏剧的内容提出了近乎是否定的批评,但我十分建议每一个人都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游玩一下,尤其是对戏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平日就比较有兴趣的戏剧迷。

怎么说呢,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属于那种,完全抛开内容不谈,也值得一看的戏剧。

由于所有的“只有系列”都禁止拍摄剧场内及剧情相关的内容,因此我没法直接给上段视频来展示那些让我震撼的场面。但其实即便是我录像了,别人也难以从我的录像中感受到我在现场的感受。因此,我简单的描述其中主要形式:

这是手机主摄拍的,我距离演员就这么近

在其中一部主剧里,进入剧场的观众首先会被分流道十几个不同的小剧场(大约每个小剧场20个人),小剧场的场景是一个农村的破茅草屋,地上放的是木头条凳,前排观众与演员的距离大约为2米。演员就在破茅草屋的台阶上表演。场景结束后,所有观众起身跟随身着戏服的导览人员进入下一个场景。

未开演之前的环形剧场

其中一部主剧,使用了一个圆形剧场,所有的观众在圆形剧场的中央站定。剧目在圆形剧场的周围,也就是观众的外侧上演。360 度的舞台被分为 6 个阁子,每个阁子里有不同的实物背景以满足不同的场景,阁子前面有透明投影幕布以方便切换场景的天气与气氛。

数个扮演同一角色的演员,同时在这一剧场中出现,用于在戏剧中展现电影里那种蒙太奇的效果,比如男主在这一阁子刚和女主见面,在下一阁子两人就可以互诉衷肠,再下一阁子就喜结良缘。阁子与阁子之间是互通的,演员还通过奔跑过不同场景的阁子,用于实现如“回忆杀”一般的效果。这是以前舞台戏剧想都不要想的电影式“剪辑”。

还有一个场景,表现的是在一个火车站里,饥民们为了粮食冲击火车站。这一幕分为两个舞台,一个舞台是一个装扮成火车站的 T 台,观众围绕 T 台站立。在表演途中,饥民开始冲击火车站,观众会突然发现整个房间的一面墙是铁丝网,而这个铁丝网后面是一群穿着破衣烂衫代表着饥民的演员。此时,大灯熄灭,灯光不断闪烁,配合着紧张且略带恐怖的音乐,伴随着饥民演员的摇晃,整个铁丝网向下倾轧,最终这些饥民会停留在观众头顶斜四十五度的铁丝网上。

如果你看这个文字,还是没太明白,那我换个描述你就懂了——随便幻想一个僵尸围城的美剧,尸潮冲上来撕铁丝网了,而你就站在铁丝网下面,一点点看着铁丝网倒在你头顶。

现场就是这种感觉。

抛开内容不谈,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某种程度上在拓展戏剧艺术形式的边界。即便是你对它的内容完全无感,甚至有些厌恶,在这种赛博时代科技戏剧的临场感震撼下,甚至都会被其表现的内容有那么一丝感染。

这就是我称之为“赛博封建主义”的原因。

大的好坏评完了之后,再讲讲细节的问题。我今年其实去了两次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一次是今年春节,还有一次是年中时因工作原因再去,所以略有经验。

首先,不建议春节期间去。

只有系列戏剧幻城的游玩方式注定了它的游客承载能力是有限的,2023 年春节它的游客是 9.6 万人次。这个数字看起来非常小,但实际已经逼近它的极限。在平日里,你在里面看每场剧只要在外面排队 10 分钟就行,但在春节期间这个数字被拉长到了至少 60 分钟。

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排队等候区是在户外,除了餐厅和剧场之外,景区里也几乎没有其他室内休息区。这导致就是你要在冬天的户外站着度过整个游玩期间,不得不说这个体验还是很糟糕的。我提前准备了暖宝宝,才稍微好点。

再有就是,不要买单日票。整个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演出满打满算是要两天多才能看完的,但官方不卖三日票。有的剧可看可不看,但两日票还是比 单日票要划算得多,买单日票必后悔。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为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去的郑州,可以向我一样住在戏剧幻幻城的酒店。因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距离开封比距离郑州更近,如果你住在郑州市里面,两天打车来回的钱都要比门票贵不少了。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酒店叫只有·剧场酒店,价格和环境都与(市内)亚朵相当。

另外,就是如上所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距离城区的位置非常远,而且周围没有任何商业设施,连外卖都几乎叫不到。所以,旅行该带的东西要带齐。

华谊兄弟电影小镇

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就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边上(5公里,开车10分钟,公交30分钟),属于如果你不是郑州人,但是去了一趟,建议一起把电影小镇玩了的那种附属景点。

这个景点,简单说就是彻底抛弃了影视剧拍摄功能,专为游客服务的横店。整个主题公园以民国时期河南郑州的著名商业街“德化街”为原型,用多个室外、室内和夜间表演,营造了沉浸式的民国氛围。

从表演的剧情和效果来说,电影小镇的效果远远远不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但从旅游体验来说,这里要比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好很多。因为它更像是“古北水镇”或者“乌镇”那种大型虚拟主题景区,里面的餐饮和服务点更多,歇脚处也更多,你就当是在民国的商业街上逛街了。

但对于拍照打卡没兴趣的,其实也可以不去,因为除了拍照之外其实没有特别值得游玩的东西。

不过,电影小镇里的客栈不错,四合院,仿古家具,并且就在园区里,住店客人可以在园区任意位置叫摆渡车。

开封

开封这个地方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我们原本在开封的行程,被抖音吓退了。

在原本的规划中,我们计划前往开封市内一个这两年刚开的公园“清明上河园”游览。据说这个公园在春节期间的传统文化游园活动做的比较好,而且公园本身的造景也不错。

但显然,所有人都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在我去往开封的前一天,在抖音上刷到了这个:

嗯,原抖音的评论区里说,春节期间排队进园就要 2 小时,然后在园内也是以这种挤地铁的方式稳步走 2 小时,然后出园。没有任何停下脚步拍照和游园的机会,所以也就没什么去的必要了。

既然去不成主景点,我们就只好想着其他小景点出发,去了东大寺的早市,西司广场的夜市和白天的鼓楼。但每一个人都不少,尤其是那天晚上的西司夜市,接近零度的寒风中,所有人都是一边打哆嗦一边买东西吃东西,这可能就是烟火气吧。

也是这样的人群,让我第一次对“河南是人口大省”这样早就有的认知产生了直观的印象。

在吃食方面,推荐两样东西,一个是东大寺早市的四味菜,真的不错。我之前在只有河南景区里也吃了,但没那么好吃,可能毕竟是景区的餐饮比较糊弄。但反正如果到开封的话,都建议尝试一下四味菜。所谓四味菜,其实就是牛肉、烧丸子、煨面筋和黄花菜,然后泡羊汤里滚一下,连汤带菜一起就着饼吃。四味菜在开封到处都是,所以我也不知道我吃到的是不是最正宗的。

还有一样是我在夜市里吃到的酱肉糕,这个东西很奇怪,我在网上查都说是开封的,但我在开封 Citywalk 两天,只见到这么一家夜市摊位在卖,而且我问河南的同事和朋友,也都没听说过这个东西。口感上,有点像是猪肉版的“鱼糕”,就是带有碳水口感的肉,而且经过油炸和调味之后,会同时将糖油盐的刺激拉满,非常推荐。

网上比较知名的开封名吃,羊肉炕馍和花生酥我反而倒是觉得没那么惊艳。可能是因为我没吃到正宗的,毕竟在同一个夜市,相隔 10 米左右的位置,两个羊肉炕馍的队伍就能有 30 人与 3 人的差异。花生酥的店铺更是直接就说“没有现做的了,今年人也太多了,真是做不过来了,这个春节快累死了”,于是我们只买了点提前做好塑封包装的,不知是否因此错过了最佳口感。

因为仅有的几个大景点都人太多,我们还去了一下开封博物馆。人少是有原因的,还好是免费的,不然真的会觉得非常不值,稍微好点的展品基本都被省博借走了。也可以理解,毕竟一个离省会这么近的地级市博物馆,从各种层面上考虑资源都不会拿到太多。

年中的时候,因为工作我又去了一次郑州,但还是因为行程安排比较紧凑,没有来得及去看省博。因此,估计我后几年还要找机会再去一次郑州,把省博和少林寺去了。

评论尸 的头像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信息增量,请:

喜欢作者

 

精选评论

  1. 飞牛 的头像

    还是羡慕能到处旅游的,无奈飞牛只能被困于方寸之间。时间多,但家中纷扰,诸事繁杂,没能真正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 椒盐豆豉 的头像

    不是戏迷,但是看到那个航拍的戏剧聚落图感觉这种形式好有意思!感谢分享!

  3. 小饿 的头像

    只有河南·梦幻戏剧城,九月中旬去过一次,沉浸式体验确实很震撼,尤其是李家庄剧场和火车站剧场,这两场在情节上是有关联的,火车站剧场的饥民隔着铁丝网呐喊,铁丝网不断下降,本来我是站最靠近T台的,吓得我赶紧退后了几步,以为演员们要冲向T台抢粮食,结果铁丝网悬在了半空之中,剧组对场内安全还是很有把控的,惊心之外不会有人身安全之虞。

    另外,文中有几处细节:
    1、只有河南所在地是中牟县(牟念木);
    2、戏剧城所在地是有外卖的,毕竟是一个建立在旅游业基础上的县城,只是外卖服务不怎么样,我们点了胡辣汤,商家当天卖完了,招呼也不打直接送来几份粥。
    3、“赛博封建主义”不敢苟同,那个年代就是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社会,好的艺术就是如实展现,这样才能对比出当下的社会的优越性,如果用当下的价值观重新演绎,那跟样板戏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蒸馒头只是一个蒸馒头的情节,并没有暗喻生孩子,那时候刚从大饥荒走出的河南人,当时人们对于能在集体大食堂从事蒸馒头的人,就是这样的期许,有句台词是“俺配蒸馒头”,那时的人们精神面貌就是这样,所以也不存在“赞扬”,戏剧只是如实演绎那段历史而已。如果非要演绎出当下的女权氛围,那跟样板戏又有什么区别?

    1. 测测试 的头像

      啊,感谢中牟县纠错。
      我们当时春节期间去……真的是完全没有外卖,连距离很近的奥莱的外卖都叫不到。
      赛博封建主义的部分,我觉得是见仁见智,后来我去豆瓣看了看,确实有不少人看完是这个感觉。
      问题其实不在于戏剧是否还原历史,而在于它将历史上女性的刻板印象地位放在一个当下的赞扬视角下。就好比说,当它将“生孩子”与“保家卫国”以同一种立场和话语讲出来,并且整部剧是在赞扬“保家卫国”的时候,你就很难说它只是在还原历史而不是鼓励这种价值观。

  4. X 的头像

    错字反馈:有课 -> 游客。
    位置:只有系列戏剧幻城的游玩方式注定了它的有课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1. 评论尸 的头像

      已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