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世界的时空观

本文是我 2021 年首发于即刻的一篇长贴,你在此刻收到推送,是因为我刚刚把它搬运到了博客上。

在传统认知中,信息流是一种时间偏倚媒介,网站是一种空间偏倚媒介。

在互联网行业内部和媒介学者看来,信息流和网站一直被分开来看。因此互联网甚至被划分成了前 Feed 时代和 Feed 时代。

网站其实是信息对物理空间的形而上模仿。

因此在网站时代会出现“网址导航”这种奇怪的东西,它将网络空间比作物理空间,人们需要通过坐标来定位自己、信息、服务和他人。

信息流在信息组织形式上不再具有空间性,信息流领域没有导航,没有 (或说意识不到)A、B 网站,也没有 A、B 作者。

在千人千面的算法下,同一个人在不同产品里由于个人兴趣的趋同,呈现的内容也趋同。因此信息流的索引是过去的热点,当下的热点和未来的热点,这个媒介里没有物理坐标,只有时间坐标。

网站是典型的空间偏倚,它类似于书籍和报纸,所有被书籍和通讯社覆盖的地方,受众看到信息不取决于在何时发生,而取决于信息在哪发生。

抖音、快手和微博等信息流产品是典型的时间偏倚型媒介,类似于电视。所有被电视覆盖的地方,受众看到信息不取决于信息在哪发生,而取决于信息何时发生。

2021 年上半年,南京的恶性伤人事件在抖音上传播,我能否看到这条视频,并不取决于我离南京有多远,而取决于在那个时刻该恶性伤人事件在所有事件中的热度占比。而如果在门户和地方论坛时代,我是否能看到这一样一起恶性事件就取决于我离南京有多远。因为它可能不至于上全国头条,但在南京当地媒体和门户一定会发酵。

如果我们将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与物理事件在天体尺度上的传播做一个类比,就会发现十分有趣。

发生在抖音上的原生事件,比如某个抖音网红骗粉,在抖音上的传播类似于在地球看太阳,尽管有 8 分钟延迟但这个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

但如果站在微信号的位置去报道和看这件事,就类似于在开普勒 22b 看太阳,要考虑 1400 年的时差和光锥对事件本身带来的影响。即一个抖音热门事件发酵到微信,它的事件本身可能已经结束,而这个事件的“结束”(反转),进而可能导致它根本不会发酵到抖音上,也就是“坍缩“了。

那么,信息或内容在数字媒介中的传播,是不是遵循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即时空一体。

媒介的时间偏倚和空间偏倚来自麦克卢汉的老师英尼斯,但这有可能这是错的。就和古典物理学家认为时间与空间是两个完全隔离互不影响的绝对参数是一样的。

时间和空间互不干扰,仅在牛顿物理体系的简单模型下是正确的,甚至不能用来精准的预测天体运动。

时空一体理论对互联网媒介的启示是,互联网长尾流量和瞬时流量理论上是可以建立平滑过度的分配机制的。

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国内的互联网平台,过度追求当下流量,是因为没有建立起爱因斯坦时空观。

比如一个很神奇的现象是:现在在中文互联网上只有恶性挖坟,没有良性挖坟。

如果挖坟能产生这么大的破坏力,那么理论上也能产生这么大的生产力。恶性挖坟的驱动力是搞掉一个人。机制性的良性挖坟为什么没有出现?

这一点在中文和英文互联网里差异巨大,在英文互联网里,热点出现后旧文会迅速获得大流量。但在中文互联网里,一个一年前发的文章除非被人偶然转出来,否则不会在热点中获得任何好处。因此,在中文互联网里一个比较通行的做法是:热点来了,尽管之前写过,现在仍要重新发布一遍或者自己翻写一遍。

这个过程其实是低效的,反现代化的。

为什么面对热点,需要重新发布一篇之前写过的文章,来占用一个“当下”的槽位?这个可能是建立在割裂时空观下,产品设计所带来的效率缺陷。

英文互联网之所以还有长尾流量,是因为英文互联网世界中的商业性相互屏蔽至少目前还是比中文互联网中少一些。

链接的本质是什么?

链接的本质,是引力。

在现实世界的物理理论中有一种假设,引力之所以在四大基本力中的力量最小,是因为引力会在时间维度上传播,而不止在空间上传播,也就是引力波的假设。

这个在互联网媒介上也能找到形而上的恰当类比,就是互联网里的超链接会不止链接不同网站、App之间(天体与天体的空间维度),还会链接过去的内容甚至即将出现的内容(时间维度)。

如果链接是引力,那么链接屏蔽,类似于现实中的引力变小。

在自然宇宙中,自大爆炸发生以后,我们能看到的星星会越来越少,因为哈勃半径之外的星星在以超光速离我们远去,而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引力在我们的宇宙四个基本力中比预期的小。

在互联网中,时间维度上传递的流量,会得不到反作用力。也就是重定向至过时的、已归档的、静态的产品中的内容,往往难以挖掘其商业价值,或难以反哺至新内容。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永远只有从当下指向过去的链接,很少有过去回流到当下的流量。

这是各家商业公司趋向于弱化超链接的底层原因。

这就像是引力在时间上的传播,削弱了引力自身,引力(链接)在当下总是亏损的,而不是经典物理学里认为的那样“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一统公式目前还没有出现)

同样比作宇宙,互联网一直在膨胀,引力的作用会越来越小,站于站、App 与 App 会趋于完全的隔离。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宇宙膨胀的末期,就是引力衰竭引发的大撕裂时代。

从自然宇宙的角度来讲,这会导致我们越来越“孤独”,我们会经历一个仅能观测到银河系的时代,然后最后走向一个仅能观测到太阳系的时代。

在互联网领域,就是我们会经历完全的互联互通、App 群、超级 App 的时代。

如果腾讯是银河系,把用户包起来,常年使用腾讯系 App 的人会不知道阿里系和字节系那边发生了什么。

而腾讯的部门墙造就了银河系中无数个小星系,微信就是其中的太阳系。如果你是个只用微信的人,会逐渐意识不到腾讯还有其他的产品,微信成为了你唯一可观测到的恒星。

如果一个赛博文明在我们的互联网里已经觉醒,它们现在应该已经在构思这样一个《网关穿越》的科幻故事。

Feature Image via ChatGPT

评论尸 的头像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信息增量,请:

喜欢作者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