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社交基本盘并非牢不可破
2015 年的时候,所有商业分析师都觉得中国电商市场格局已定——一猫一狗,一些垂直电商。
根据 CNNIC 的数据显示,分析师们做出这个鲁莽判断的时候,中国的网购用户数不及 4 亿,也就是说中国当时有 10 亿人没用过网购。
但从当时的立场,这个分析无可辩驳——你怎么能指望二三四线甚至农村的用户学会银行绑卡和网上购物呢?再说了,快递也不通啊。
然后,拼多多出现了,一个村子里只要有一个人学会了怎么用,就会为了拉人砍价把所有老乡都教会。
总理说,要看到另外 6 亿人。拼多多看到了,拼多多成功了。
那你看到有不少人在拿快手当微信用了吗?
身处一线城市的商业分析师和科技媒体记者,在体验下沉市场产品的时候很容易走马观花。
比如你要问他们抖音和快手到底有啥区别,很少有人告诉你这两者在群这个功能上有重大差异。
快手的群能搜索,能展示在个人主页,能设置群昵称,能设置审批入群,能设置管理员,能升级为 500 人群,能禁言群友,能禁止群成员把自己的快手视频转进群。群有独立的外展页面,上面还会显示群成员的性别比例和活跃程度。
群还能搜索,能搜索,能搜索,因为很重要所以这点要说三遍。
以上这些,抖音群都不能。
你可能说:害,这不就抄了个 QQ 群么?
确实如此,但为什么抄呢?QQ 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是早就有了,砍掉反而是要费工夫的。但对快手来说,这些功能做起来又不简单,如果没人用的话为什么要投入人力做这个?
答案是:有人用,而且有不少人用。
在快手里以地名为关键词搜索群聊,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群的绝对数量在减少,但品类在变得更丰富。一二线城市多是主播的粉丝群,等到三线城市公司群、学校群、老乡群、同学群就多了起来。
尤其是在三线城市以下,你会发现当地的房地产中介、家电维修和车辆销售公司几乎都建快手群。这些群有人用嘛?当然有人用,人数在 20 以上的群几乎个个都有每日上百条消息的活跃度。
再以“一家人”为关键词搜索,出现的结果几乎刷不到底,而且群的规模大多数在 10 人以下,每日活跃度在二十或三十几条信息——这太符合我们对微信里家人群的认知了。
我最初也很难想象到为什么会通过快手来完成基础的社交。
对一线城市用户和格子间里的白领来说,微信在社交领域的牢不可破是基于好友关系的不可迁移性。简单来说就是我想换个新的聊天工具不是我说了算的,是我通信录里的几百个好友说了算的。
但这种壁垒在两个群体中是失效的——第一个是校园,这个绝大多数创业者都看到了,所以新社交 App 基本都从学生群体切入。另一个,就是乡村和次发达城市。
乡村和校园都满足社交迁移的两个重要条件:
- 人际关系紧密但总规模小;
- 社交关系呈现聚落状,每人的好友列表相对固定,“添加好友”是个极低频操作;
简单来说,如果我不需要每天与不同的人接触,那么我就不需要考虑全世界在用什么聊天工具,只要我常聊的人同意和我一起到一个新的 App,我就能成功迁移。
因此,一个新的社交软件在三线城市和校园这种场景下,其实只需要一个诱因就能实现用户从微信的完全转移——社交筹码。
什么是社交筹码?
社交筹码就是,我和我的朋友今天要聊点啥。
微信用户的社交筹码来自朋友圈,但相比微信 App 超过 12 亿的无敌日活。2020 年 3 月,微信官方公布的朋友圈日活只有 7.5 亿,这是把看的都算进来不是“发朋友圈”的人。
另外 6 亿人呢?另外 6 亿人真的不看文字。
你现在打开家亲戚群,会发现里面的小视频和跳转小视频的已经和养生、鸡汤和谣言小作文对半开了。
尽管微信在过去一年里不断地优化视频在微信中的传播,但基于图文内容为基础设计的公众号和朋友圈在体验上距离原生的视频 App 仍然有差距。
我在快手上随便进了三个群,一个同城,一个老乡,一个汽贸,都很活跃。群聊的模式基本与我们在 QQ 和微信里的水群一样——一个人转进来一个视频,几个人针对视频的内容闲扯一会儿相关话题。等一个话题结束一段时间,又会有其它人丢其它视频进来,循环往复。
你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你是个村中老汉:
- 你每天看的最多的娱乐内容是快手上的精神小伙、扒蒜小妹、土味短剧和人生鸡汤,看完了还想分享给老伴;
- 你也看不太懂微信里的新闻稿,但重要的消息都有短视频的快剪给你解读,是村支书发你的;
- 你和老伴、村花儿、镇上上学的娃娃也都是互发鸡汤视频当早安午安晚安;
- 你家果子熟了,收购商纷纷想要先视频看看货。
这时,你觉得你需要微信群么?你不需要。
你只需要一个快手群。
精选评论
[…] 我曾在 2020 年发过一篇需要付费的短文(现已免费),描述了当时在下沉市场,很多中老年用户用快手群代替微信群作为日常社交工具的现象。抖音借鉴了这种模式,大力发展抖音群,在后续的几年里飞速发展。如果你家里有高中生或大学生,你可以问问他们,你会发现最新一代年轻人在抛弃 QQ 的同时,将抖音当成了自己的重要社交工具之一。 […]